「前線的部隊送來的修改武器意見清單」一名蘇薩斯帝國的軍官疲憊的癱倒在椅子上,把一摞文件丟在了自己的辦公桌上。
聯軍這邊也是在不停的改進著自己的武器裝備的,他們也希望可以通過戰場上的修修補補,研發出更能發揮作用的更先進的武器裝備。
只不過,有問題的方面實在是太多了,多到許多改進都是不切實際的許願,讓後方的工程師們哭笑不得。
「希望這一次能發現一些有用的東西。」坐在辦公室里的另一個軍官抓起了一張報告,戴上眼鏡看了一眼,然後就丟在了一邊:「又是這樣的廢話。」
「什麼內容的?」他的同事好奇的問了一句。
「要求增加坦克前裝甲厚度的。」那個軍官冷笑了一聲,不屑的嘖了嘖:「要是能做到,我們不是早就那麼做了?」
聯軍確實知道自己的坦克根本防禦不住唐軍坦克的主炮,他們的坦克前裝甲厚度普遍只有80到100毫米等效均質鋼防護水平,這水平唐軍的96式一炮可以轟個對穿。
可聯軍方面也確實是沒有任何解決辦法了:他們想辦法給坦克臨時加裝了10到20毫米厚度的裝甲,可這幾乎沒有任何用處。
不管是唐軍的反坦克導彈,坦克主炮,還是單兵火箭筒,增加的這點兒厚度都解決不了問題。
可如果再增加厚度,那麼聯軍這邊的坦克就只能用爬行的速度前進了。除非換裝馬力更大的發動機,否則他們的坦克前進的速度還沒人家倒車的速度快呢,這仗還怎麼打?
但是換裝發動機會增加坦克的成本,包括生產過程中的時間成本。這讓本來就產能不足的聯軍方面陷入到了惡性循環之中,他們如果提高單輛坦克的質量,那就更維持不了前線坦克的數量了。
可誰能保證增加了裝甲厚度,換裝了更先進的發動機,就一定能讓己方的坦克在對抗中拿回優勢呢?事實上誰也保證不了!這就讓坦克的改進工作陷入到了一個死循環中。
這也是為什麼聯軍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新的更強大的坦克誕生的原因:他們的技術水平讓他們只能走「超重型坦克」這條不歸路,而這條不歸路卻在甲彈對抗中毫無作用。
「我說,這個倒是很有意思啊。」看到第三個報告的時候,這名蘇薩斯的軍官眼前一亮,興奮的讚嘆了一句。
「嗯?」幾個同事好奇的圍了過來,湊到一起去看那張報告。然後他們就看到了一個有意思的提議,或者說思路很清奇的提議。
只見報告上面寫著:「既然現有的坦克上面有那麼多沒用的玩意兒,不如統統拆掉,這樣一來,是不是能多提供一些簡化了的坦克給前線,讓我們有足夠的坦克可以使用」
做加法的人很多,但是前線的這些官兵們能想到做減法的,卻是沒有幾個。這個人的思路很有意思,而且他說的似乎很有道理。
比如說,他在自己的報告裡提到的例子:既然坦克對抗一直處於劣勢,己方的坦克幾乎沒有開火還擊的機會,那麼坦克上面的航向機槍是不是可以取消掉了,完全沒有任何作用不是麼。
去掉了航向機槍,就等於說是前裝甲少開了一個窟窿,強度增加的同時又可以大幅度的簡化工藝,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提議。
同樣的,既然航向機槍取消了,那麼坦克內動輒幾百發的炮彈是不是也可以減少一部分?反正現在許多時候也裝不滿,那留著炮彈的空架子在裡面也是浪費。
所以可以取消掉一些存放炮彈的架子,擴大坦克的內部空間,在這些空間裡安裝一些其他的設備。
比如說防止殉爆的簡單裝置:滅火器或者其他什麼玩意兒,這樣作可以提高車組成員存活的幾率,避免損失人員過多影響部隊的整體戰鬥力。
加法做不成,那就做減法。這份報告裡甚至提到了,擴大坦克艙門,這樣就可以讓人員進出更快,如此一來就可以讓車組成員逃生更加方便了。
甚至,這個人還在報告裡說了一個更激進的方案:只在頂部和前面保留裝甲防護,後方直接設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