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周赫煊把磺胺藥品交給杜月笙的時候,國軍精銳德械第87師和88師,已經秘密抵達上海附近。同時,駐紮在蘇州的精銳部隊,則換上保安團服裝秘密進駐虹橋機場等戰略要地。
顯而易見,國防會議雖然還沒開完,但常凱申已經打算在上海開戰了。
事實上,直到此時此刻,日軍參謀本部都沒想過要進攻華東和華南。根據石原莞爾制定的《國防國策大綱》來看,日本完全沒有把中國當敵人,他們的假想敵依次是美國和蘇聯。
在具體策略上,日本想要「努力與美國保持親善關係」,通過占領東北和華北地區,遏制蘇聯的共產主義南下,以此來討好英美等資本主義國家。同時,日本又打算瘋狂擴充軍備,以武力為後盾與蘇聯談判,「迫使蘇聯放棄進攻遠東的圖謀」。
這是日軍參謀本部制定的國際大策略,在這個國際大策略之下,再進行對話戰爭的小策略。
說起來很可能有人不信,日軍參謀本部是反對擴大戰爭的。他們定下的短期戰略目標,是穩固東北和占領華北,再挑動西北內戰。而遠期目標則是,逐步向南洋滲透,得到東南亞的橡膠和石油,接著再擠走英國人,爭取吃掉東印度群島,如此則可保證石油和橡膠等戰略資源的供應。
等拿下東南亞以後,又消化了中國東北和華北地盤,便可以趁機染指西北和華東,並順勢吞掉整個中國。到那個時候,日本就不需要依賴美國資源進口,可以跟美國進行「最終戰爭」。打敗美國,日本則可成為遠東和太平洋霸主,順勢再把蘇聯的遠東地盤給吃掉。
非常異想天開而又合理的戰略,說明日軍參謀本部還是有明白人的。
若照此計劃而行,國內諸多勢力看到南方和西北安全,說不定又要爆發內戰,讓占領了華北的日軍笑著看好戲。而且,隨著日軍對華北和東北的消化,以及對東南亞的滲透,日本戰略資源儲備將更加豐富,偷襲珍珠港的事情極有可能推遲,美國也沒有藉口那麼快參戰。
但是,日本海軍等不及了……
如果嚴格按照《國防國策大綱》的步驟來執行,起碼在十年之內,日本海軍是無仗可打的。沒有仗打,就沒有軍功,沒有軍功就不能升職,日本海軍也沒理由索要更多軍費。
於是乎,看到陸軍在華北打得順風順水,而參謀本部打算跟中國和談(是真和談,只想占領華北),海軍終於忍不住在上海動手了。
八月九日,日本海軍中尉大山勇夫和一等水兵齋藤要藏,駕駛軍車強闖虹橋軍用機場。遭到中國士兵阻攔後,他們開槍打死一名中國士兵,隨即被機場衛兵當場擊斃。
日本海軍終於把事情挑起來了,上海的戰爭不打也得打。而陸軍部的一些軍官將領,也不甘心只占領華北,非常配合的幫著海軍挑事,逼迫參謀本部擴大戰爭意圖,將原本只占領華北的計劃改為占領整個中國。
日軍參謀本部原先還很清醒,但看到陸軍輕鬆攻克平津,也覺得中國是個超級軟柿子,順水推舟就喊著要三個月內滅亡中國。
從日本海軍陸戰隊在虹橋機場挑事開始,整個戰爭的方向,就已經脫離了日本軍部和政府的控制。就像手裡牽著幾頭惡犬,那些惡犬瘋狂的向前奔跑,牽繩子的人根本拉不住,只能被惡犬帶著往前奔。
八月十三日,就在周赫煊離開上海的第五天,日本海軍第三艦隊司令長長谷川下令:對南京、廣德、南昌進行空襲,並對上海虹橋機場予以突襲。隨後兩日,日軍派遣軍艦16艘,載乘海軍陸戰隊若干登陸淞滬,日本內閣也決定向上海派遣陸軍增援。
史稱,八一三事變。
中國這邊,南京國民政府發表《自衛抗戰聲明書》,任命張治中為第九集團軍總司令,任命張發奎為第八集團軍總司令,對登陸日軍予以堅決抵抗和打擊。
英美法等資本主義國家,對中日戰爭的態度是袖手旁觀,並且美國在持續賣給日本戰略物資。德國表面上傾向於日本,但繼續暗中向中國出售大量軍火。
無關國際友誼和道義,美國和德國的做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