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五百六十六章:把皇宮做景點  日月永在首頁

關燈 護眼     字體: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    隨著十月初一這個日子越來越近,南京早已忙成了一鍋粥。

    要遷都了。

    對於朱允炆要將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的決策,自然分成了支持與反對兩派,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,自然也是各有各的道理。

    最簡單的一句解釋,南京的百姓不希望遷都,因為這會影響他們的收入。

    而遠在北京的百姓早多少年便開始翹首以盼,就等著朱允炆帶著中央朝廷的駕到了。

    老百姓不懂遷都的意義,一樣會有支持和反對,所以真沒必要在這件事上過度解讀,朱允炆向內閣解釋的地方有時候連自己都覺得說不過去,最後還是一瞪眼,朝堂之上頓時安靜。

    既然這件事正反都有理,何必給皇帝添堵找不痛快?

    這麼一想,大傢伙也就沒人再勸了。

    內閣現在唯一糾結的地方,就是遷都之後的南直隸如何拆分和建制的問題。

    南直隸是一定要拆的,計劃是拆成兩個省。

    安徽和江蘇。

    至於為什麼要拆分,倒不是說南直隸太大,人口太多、經濟占比重擔心坐大這些因素,內閣和朱允炆壓根就沒擔心過這些。

    因為南直隸本身就是一盤散沙,拆分成兩個省那才叫坐大呢。

    南直隸有十幾個府,這些府各自施政,一直由內閣直轄,所以無形中就牽扯了內閣一部分施政的精力,也是對於政治資源和時間的一種無形消耗。

    眼下大明僅僅有北京、南京、泉州、鳳陽、廣州、上海和深圳七個直轄府,依照朱允炆和內閣的打算,將來等對帖木兒的戰爭結束後,撒馬爾罕或可以考慮設新直轄府,不過估算一下交通的情況,朱允炆和內閣又取消了這個想法。

    交給下一代考慮吧。


    南直隸這個稱呼將不會繼續存在,改成兩個省,以後對地方的具體施政,內閣直接交代到省一級,層層落實就行。

    反過來相應的,各府再有些什麼拿不定主意的事就交到新添設的省一級公衙,而不是直接一路送進文華殿,浪費內閣寶貴的施政時間。

    「新的安徽承宣布政使司計劃以廬州府為省治,治郭合肥縣,江蘇的話以蘇州府為省治,治郭蘇州縣。」

    內閣酌定下了兩個新省包括治城、轄地之內具悉陳表後找到朱允炆拿主意,同時備上的還有一份擢選後兩省官員的任命書。

    各府的官員基本留任,主要還是剛剛搭建起來的兩個省級公衙,需要補充的官員就海了去。

    兩個省光主官和各司的官員數量就小兩三百號,加上細分到司、處、科的正副職、公員?光這兩個省級衙門就需要幾千號公員。

    「內閣這次沒打算從其他地方抽調公員來充盈這兩個省?所有沒有品軼的公員或基層到科的科員,將全部由南京大學、浙江大學、山東大學和江西大學即將畢業的學生來擔任。」

    許不忌一番話?便算是給這群大學生人手送上了一個金飯碗。

    對於這個提議?朱允炆和內閣幾人簡單通了一下氣之後便同意了下來,確實可以給這群大學生一個鍛煉的機會。

    雖然這樣做比起直接開省考招錄來說要擔負一定的風險?比如說如果不是分配的話,這群大學生本身的能力和學識到底能否通過省考?

    而如果不能通過省考?以這種直接分配到崗的方式來將他們招錄進衙門裡?那麼在將來的工作中就很容易出現問題。

    但好處也特別明顯。

    大學生包分配工作的傳統,大明眼下已經做了好些年,這也從而成為了一種變相激勵。

    但凡是孩子有在上學的家庭,家長都在敦促孩子努力學習。

    「娃?你可一定要爭氣考上大學啊。」

    從某種程度來說?上了大學對於眼下大明的普通家庭孩子來說,那就是一次改變命運的躍遷。

    朱允炆必須要讓認知繼續存在三十乃至五十年以上。

    而不是僅僅過個二三十年,就聽到諸如『大學生多如狗,大



  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相關:  楚書,太祖皇帝本紀  首輔  大明太師    了不起的宗門模擬器  荒古武神  通天劍帝  神話起源  葬天神帝  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同類最熱
搜"日月永在"
360搜"日月永在"
語言選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