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有一個外國記者,在中國的街頭採訪隨便一個中國人,問他:「請問您認為一年的365天之中,最重要的是哪天?或者哪幾天?」估計有七八成的概率會回答,是過年那幾天……
是的!過年,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占有太重太重的分量。看小說網 www.kanxiaoshuo.net
為了理想而奔波的人們,一年中的絕大部分時間,都在忙碌於自己的工作、事業。在生活的巨大壓力之下,不敢偷懶,不敢懈惰,每天都「擼起袖子加油干」,為自己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奮鬥……
只有過年,才是自己心靈可以放鬆的時間。只有家鄉,才是在外漂泊靈魂停靠的港灣!
在缺吃少穿的年代,人們喜歡過年應該是過年了才可以隨心所欲的大吃大喝,可以穿新買的漂亮衣服,可以順理成章地不用出去幹活。
而在物質極端豐盛的年代,人們還是喜歡過年。哪怕相隔千里,哪怕高速擁堵,哪怕搶票艱難……人們還是從漂泊的城市千里迢迢,想盡辦法趕回家鄉,肯定就不是為了簡單的吃喝了。
為的,只是那濃濃的鄉情;為的,只是能看看自己年邁的父母;為的,只是能和自己的兒時玩伴,親朋故友暢談兒時的趣事,暢談自己的經歷,可以不用再戴著面具說話,可以讓靈魂得到短暫的休息……
春節具體有多少年歷史,資料上並無記載。資料上關於春節如何形成的記載如下:
春節是由歲首祭祀演變而來,上古時代的原始信仰是年節形成的重要因素。上古時代人們以一年農事結束後在新一年開端的歲首,舉行祭祀活動報祭天地眾神、祖先的恩德,祈求豐年。
春節歷史悠久,萬物本乎天、人本乎祖,祈年祭祀、敬天法祖,報本反始也。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,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。
在古代民間,人們從年末廿三或廿四的祭灶便開始「忙年」了,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結束。但是在現代,春節的完全結束一般定義在過完正月十五元宵節後…………
至於這個「上古時代」,究竟是什麼時代?西元多少年?作者想,應該不晚於傳說中的「聖王」:伏羲、神農、顓頊、帝嚳、黃帝、炎帝、堯、舜……時期吧!
大年初四這天,曾仕湖家叫年飯了!
往年曾仕湖家叫年飯,都是「半仙」和曾仕湖媽媽操心的,無非就是叫上曾仕湖的曾祖父曾而正公的孫輩這幾家。(曾則宏的五個堂兄弟,)和回來拜年的姑姑,姑丈,姐姐、姐夫們一大家人一起吃餐飯。
曾村人叫年飯慣例,基本上是叫到同一個爺爺下來的堂兄弟。再遠一點,就沒辦法叫到了,因為人數太多,如果那樣叫年飯簡直就是辦酒席……
其時「家主」還是半仙曾則宏。曾則宏同爺爺的堂兄弟就包括了曾而正公大兒子曾優鶴那系的:曾則藍、曾則圖兩兄弟;曾而正公小兒子曾優鳩那系的:曾則起、曾則偉兩兄弟。半仙曾則宏是曾而正公二兒子曾優鵬的唯一苗裔,這個前面已略有交代,再次贅述……(當然,十幾年後曾仕湖等人全部成家後叫年飯也還是叫這幾家,只是人更多了……)
往年叫年飯一般都是約20個,兩桌子人。曾而正公這五個孫子每個人膝下的小孩倒是很平均:都是兩個,除了半仙曾則宏是兩個兒子之外。其他:曾則起、曾則偉、曾則藍、曾則圖都是一子一女。
曾仕湖的兩個叔叔:曾則藍、曾則圖因為從他們小時候就跟著他父親曾優鶴搬去了縣城居住,所以對於曾仕湖來說比較陌生。知道是叔叔,也知道過年,清明等節日,或者有婚喪嫁娶等大事,都會在聚一起吃飯。曾則藍的兩個小孩和曾則圖的兩個小孩,也就是曾仕湖的四個堂弟妹,對於曾仕湖來說也是比較陌生。從小就沒在一起長大,而且年紀都比曾仕湖等要小5歲以上,不是同一代人,和曾仕湖無甚交往……
和曾仕湖比較熟的是從小生活在曾村那幾個,曾仕湖的大伯父曾則起有個兒子叫曾仕寶,比曾仕湖只大三歲。但因為性格方面原因,曾仕湖不喜歡和他玩,而且這次過年他也沒回家。曾仕寶去廣東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