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位明星參與演出賑災電影《豪門夜宴》,這無疑是香港電影圈的一樁盛世。同一時間發生的,還有另外三件大事。
一是江家經營30年的安樂院線,正式加盟併入康劍飛的東方院線;二是潘迪生將德寶院線賣給地產商羅傑承,改名為永高院線;三是黃白鳴跟金公主院線鬧掰,轉而與羅傑承合作,萬象影業更名為永高電影公司。
對於香港電影人來說,羅傑承完完全全就是個新人,就跟當初的潘迪生一樣,突然就冒出來大手筆踏進電影圈。此君以前是做實業的,在內地開設有工廠,這幾年投資房地產行業賺了大筆的錢。眼見港片繁榮有搞頭,正好潘迪生又叫賣德寶院線,不差錢的羅傑承揮舞著支票就把德寶院線給買了下來。
不過光有院線沒有片源也不成啊,如今的香港影壇早已不是10年前院線為王的時代。由於院線過多,巴掌大的香港電影院泛濫成災,而每年拍出來的電影又只有那麼多,所以現在都是院線方搶著買好電影,獨立電影公司和賣座導演反過來成了院線經理討好的對象。
所以羅傑承就找到好友黃白鳴,正好黃白鳴跟金公主也合作得不愉快,於是乎就有了永高電影公司和永高院線。
《豪門夜宴》這部賑災電影,其他幾大院線都是象徵性地拿出幾個場次放映,因為分成實在太低了,唯有永高院線最為積極,把《豪門夜宴》作為開線影片全線放映。
如今香港的院線格局是,東方院線規模最大,擁有26家影院,82個放映廳;嘉禾院線次之。擁有21家影院,66個放映廳;新寶院線第三,擁有16家影院。52個放映廳;永高院線第四,擁有15家影院。50個放映廳;金公主院線規模一直在縮減,現在只有11家影院,32個放映廳。
除了這五條大型院線之外,左派銀都院線和剛剛恢復的邵氏院線,其擁有的影院數量都沒超過10家。
整個香港算上那些零散的小影院,電影院數量已經超過160間,密度高得簡直爆炸。以前手裡有院線的是大爺,現在一個個都成了孫子。能拍出好電影的電影公司老闆才是祖宗。
當然,康劍飛和鄒文懷永遠是當大爺的,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公司提供豐富的片源,根本不會出現那種無片可放的尷尬情形。
真正悲劇的是新寶、金公主、永高等院線,他們雖然也有投資和扶持電影公司,但那些電影公司的產片量遠遠達不到需求。
如此情況,使得這些院線公司紛紛降低對影片上映的質量要求,遇到片源奇缺的時候,阿貓阿狗拍的狗屁不通的電影都能放映,而且還不收任何保證金和包底費。這更加刺激了眾多的電影公司老闆和導演。反正又不愁電影不能上映,他們往往用一兩周的時間就完成一部電影,放映撈錢後繼續粗製濫造製作爛片。
香港電影界的有識之士還是很多的。紛紛呼籲減少影院數量,提高港片整體水平。但這種呼聲沒人願意聽,反而原來越多的人見到有利可圖,加入興建影院和拍攝爛片的行列當中。
在另一個時空,這種風潮一直持續到1993年,全香港電影院的數量巔峰時達到190家。
如此情況使得港片市場看起來更加繁榮,連二線演員都片約不斷、開工開不過來,由此造成演員片酬火箭式的攀升。演員片酬的增長致使影片成本增加,製片商為了轉嫁成本。一是更加的粗製濫造;二是不斷提高境外市場的購片費用。
香港製片商的這種行為得罪了兩類人,一是看電影的觀眾。畢竟沒人願意花錢進影院看爛片;二是得罪了海外的片商,高額的購片費用致使片商很難賺錢。
當台灣片商聯合起來抵制香港電影。要求其控制成本、壓低演員片酬無果後,港片就開始悲劇了。
對於康劍飛這種大導演,或者程龍、周閏發這種大明星來說,電影賣到日韓和東南亞完全沒有問題。但對於大多數的小電影公司而言,台灣才是最大的海外市場。當台灣片商開始抵制港片後,無數的電影公司瞬間沒了出路,幾乎是拍一部賠一部,因為香港本土票房根本負擔不起高額的製作成本,那兩年倒閉的香港電影公司不計其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