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477章 挨絆兒  國潮1980首頁

關燈 護眼     字體: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    第477章 挨絆兒

    如果說京城證章廠是不經意間被撞傷了腰,才開始一蹶不振的。

    純屬是被歷史誤傷的話。

    那麼其他的傳統工藝美術廠家止不住的往下出溜兒。

    就只能說是被歷史刻意針對,故意絆倒的了。

    而且是爬起來就伸腿絆倒,爬起來就絆倒!極為惡劣的那種情況!

    為什麼這麼說?

    因為實際情況就是這樣的。

    雖然建國之後,京城工藝美術行業對國家經濟做出了實打實的貢獻。

    但整個行業的命運卻相當坎坷,屢屢遭受歷史的戲弄。

    在生存問題上,一直面對著極為艱難的處境。

    還別說什麼保護和發展了,能保住技藝,不失傳斷檔,就已經很不容易了。

    這絕對是一件一提起來就讓人相當鬱悶與無奈的憾事。

    毋庸置疑,工藝美術行業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瑰寶,是我國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積累。

    尤其是京城工藝美術,更是因為得天獨厚的社會環境,雄厚的歷史根基,反映出我國工藝美術技藝的最高水平。

    這話可不是瞎說的。

    從遼、金的陪都,到元、明、清「天子腳下」的帝王之都。

    歷代政府都大量徵召各地優秀的手工藝人到宮廷服役,建立起專職的管理、生產工藝美術品的各類機構。

    如「少府監、御用監、造辦處、如意館」等。

    這才致使京城工藝美術形成了名師薈萃、巧匠雲集的局面,能夠對各民族、各地域優秀的手工藝博採眾長。


    才能汲取精華,融匯貫通,開創出「料不厭其貴,工不厭其精,藝不厭其巧,品不厭其繁」的獨樹一幟的民族傳統工藝特色。

    才能以風格獨特、品類繁多、技藝精湛,典雅名貴的正宗宮廷藝術而馳名中外。

    也正是因此,在歷次社會經濟大變革中,京城的工藝美術才會擁有其他行業完全不可比擬的旺盛的生命力,相當頑強的倖存了下來。

    像明清時期,雖然有外國資本侵入。

    但京城傳統工藝美術行業,卻幾乎從來沒有遇到相應的「洋貨」與之競爭。

    不僅生產技藝仍世代沿續,而且還因出口的需要而逐步發展。

    許多京城工藝美術品被國外藝術鑑賞家視為收藏價值極高的珍寶。

    尤其是辛亥革命後,海禁大開。

    京城工藝美術品更成為國外競相爭購的佳品,以至出現了「鬧洋莊」的場面。

    (註:洋莊是外國商人在京開辦的專收工藝美術品的機構)。

    僅據光緒朝至上世紀二十年代期間的文字記載,當時世界各地舉辦的博覽會不下三十餘次。

    京城工藝美術行業只參展十次,但次次榮獲金銀大獎。

    由此可見,京城的工藝美術其實一直就是京城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。

    早在建國前,「京作」、「精作」的美名就譽滿中外,成為了我們國家和民族的一筆難以估價的無形資產。

    而到了解放初期,哪怕百業凋零,工藝美術行業同樣面臨生存不下去的境地。

    但剛剛成立不久的人民政府對傳統工藝美術業進行了調研,得出的結論卻是非常令人震驚的。

    當時調研報告中寫著,「全市雖然僅存下十九種特種手工藝工廠和作坊,可只要能恢復到正常生產水平。一年就可獲一千萬美元以上的外匯。若用這筆款項買糧食,足夠全市百姓吃上兩個月的。」

    果不其然,隨著政府出手大力扶持,成效斐然。

    京城的工藝美術行業很快就成為了當時出口的「拳頭」產品。

    不負眾望地為國家開始供血。

    到1953年為止,不過短短數年間。

    京城工藝美術行業的年產值就由1949 年的七十三萬美元增長到七百多萬美元,提高了近十倍,已經很接近當



第477章 挨絆兒  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相關:  我被時間迴旋踢  重返1977    山村小神醫  雛鷹的榮耀  這個世界很危險  白骨大聖  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同類最熱
搜"國潮1980"
360搜"國潮1980"
語言選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