甄隨在芒水之濱摧破叛胡,一口氣追殺到太白山麓,在此過程中,他悍然發現,不少叛胡所使用的,竟然是關中制式兵器!
裴該在財力相對豐足之後,就非常看重兵器製造的標準化,因為只有制式兵器才方便儲藏、運輸,乃至使用,一旦損壞,修補起來也簡單些——尤其對於弩機之類,各部件都要求能夠相互替換。因而對於甄隨這種打老了仗的關中將領而言,一件兵器是否出自關中的工坊,根本不用搜尋銘文,眼角一瞥,最多上手一掂,便知端底。
戰後收繳敵械不少,多數都很粗陋,甚至還有削木為兵的,但也有三百多件關中制式的鐵刀和長矛。固然甄隨此前喪敗,折損二百餘人,但這兩百人的裝備不可能全都落到叛胡手中啊,而即便真的被叛胡一鍋端了,仍然夠不上此數。
那麼這些東西是怎麼落到叛胡手中去的呢?甄隨本能地認定,此乃自漢中所失也。
關中制式兵器,還在楊虎鎮守漢中的時候,就曾經由郁翎等商人少量輸入,以換取糧谷,此後周訪奪占漢中,又遣陶瞻北上長安,請求援助。前後統計因此而南輸的關中制式兵器,少說也得有萬具。那麼周訪遣兵入山地剿氐,難免會有不少兵器落入氐人之手,這些敗氐復逾山而入關中,煽動胡亂,就此把兵器帶過來了,也在情理之中吧。
甄隨是不以為意,隨即到來的陶臻得知此事,卻不禁上了心,匆忙密報給陶侃知道。關鍵這些兵器最近兩年輸入漢中,都是通過的陶瞻,則竟然落入氐賊手中,是純粹的戰陣上被奪嗎?其中是否尚有情弊?這事兒萬一鬧大了,陶瞻身上怕會沾染污穢啊。
陶侃旋將此事通報裴嶷,裴嶷卻道:「此事或許不怪道真(陶瞻)。」
其實在此之前,他就已經聽到一些風聲了,既然擒得了不少叛胡,拿到了那些兵器,就可以順著這條線索深入調查下去。最終得出的結論,主要責任是在商部掾路德路陸修身上!
關中與漢中的貿易,主要是通過郁翎等商人——尤其在楊虎時代,由此便可避免資敵之譏——然而工部撥給的兵器數量,和商部正式交付出去的,細查賬面,卻有數千件的出入。
關中制式兵器質量很好,亂世之中自然是強手貨,各方勢力都希望能夠獲取,商賈們也期盼能夠做成這樁買賣。問題是裴該嚴格控制武器輸出,除楊虎外,嚴禁交易給其他勢力——包括自家轄境內的戎部——武器輸出,大頭在洛陽,小頭在漢中,還有數千件送給涼州張氏,而且這些官面上的生意,若要通過商賈,則全為郁翎所壟斷。
裴嶷調查得實,路德在就任商部掾之後,上下其手,扣下了數千件兵器,暗中轉授行商,以牟取私利。而至於那些行商又把這些貨運去何方,便徹底無可查考了——但反覆輾轉,最終落入叛胡手中,也在情理之內。
裴嶷本可以當即治路德的罪——起碼也先讓他停職待勘——為了催促裴該早歸,他卻引而不發,遣快馬將劾狀直呈裴該面前。表面上的理由是:路德乃大司馬故吏,自江東時便跟從之,則如何懲處,還當由大司馬決斷。
而等到裴該返回長安之後,裴嶷便將調查的經過與相關卷宗,備悉呈上,裴該一目十行地翻看完了,目光中隱現慍色。
路德本是句容土著,出身孤寒,倒是讀過幾天書,裴該在江南之時,受賜丹湖邊的產業,他趁機抱上大腿,就此成為莊頭;等到裴該在徐方站穩了腳跟,路德乾脆北渡相依,初任典農都尉,負責屯田。在裴該看來,此人能力中平,個性貪饞,慣常諂上而傲下,實在不能算是一名好官吏,只為手上人才不足,這才捏著鼻子任用了路德。
不過跟隨數年,路德雖無功勞,也有苦勞,做事說不上任勞任怨,也沒捅過大漏子,因而十二部肇建,商部掾空缺乏人,原本看重的郁翎又堅辭不受,裴該就只好把路德給提拔了上來。他主要是看中路德的出身低,慣與販夫走卒打交道,或適商部之任——倘若換了一名出身中上門第的士人,面對商賈之時習慣性地鼻孔朝天,又怎麼可能籠絡四方行商,理順商業體系,進而振興境內商業呢?
相對而言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