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在豐春城,兵團分為左中右三衛,左衛駐守廄橋城,中衛駐守江戶府,右衛駐守水戶城。
近畿鎮守府軍駐地在八幡山城,分左右兩衛,左衛駐守長浜城,右衛駐守大和郡山城。
東海道鎮守府駐地在岐阜城,左右兩衛,左衛駐守大垣城,右衛駐守郡和興國寺城。
四國、山陰、山陽、北陸道衛小軍團,兵團編制人數一共只有2500~3000人。
四國兵團人數2500,駐守四國中心伊予江之川城;山陽軍團人數3000,駐守安藝廣島;山陰兵團人數2000駐守伯耆米子城;北陸道軍團3000,駐守金澤。
東北鎮守府和北海道鎮守府都是中等規模,人數在5000人左右,東北鎮守府分左右兩衛,分別駐守郡山城和仙台城。北海道鎮守府兵力衛5000人,分左右兩衛,分別駐守涵館城和札幌城。
整個常備軍總兵力為5.5萬人,這些常備軍將會徵發自周圍對應的領國異地屯戍。
比如九州鎮守軍徵發自山陰、山陽、四國,山陰、山陽、四國鎮守軍徵發自九州、近畿。近畿鎮守軍徵發自東海道、北陸道、四國和山陰、山陽等等。
這些兵卒、武士將會直接從大名領內進行徵發,每個大名都要根據之行提供對應的軍役賬,並承擔這部分兵役的糧餉問題。
這樣一來在配合之前徵召御軍需要給付御軍家屬恩養米的制度,本質上都是在抽血大名。
每次徵發的兵丁需要異地戍守2年,其中有半年是在整訓的時間和輪換的可能,真正在前線鎮守的大概只有7成左右的兵力。
這是是常備,用以直接駐守在一大塊區域,一旦出現叛亂的情況可以迅速、方便的進行鎮壓。
對於大名來說,他們的主要兵員還是徵召兵。在大名行動之前會有很長時間的準備動作,這些衛戍軍團就算不能直接擊破鎮壓大名,也可以配合駐紮地的大名固守到援軍的到來。
在秀家實行武備管制之後,就連大名的武庫都會被強令被要求交給這些衛戍兵分隊來看管,目的就是削弱大名反叛的可能。
除此之外,大名們還沒要求日常參勤交代的任務。
天皇的本據在伏見,正好在天下之中,除了九州、東北、北海道大名被允許兩年一上洛之外,其他地區的大名都被要求每年開春上洛參勤。九州、東北、北海道大名那一年本人不用來,但是也必須派家老上洛代為交代。
上洛交代內容其實很沒有營養,無非就是我現在治理下國泰民安,百姓豐衣足食這些場面話,不會真的有大名在參勤的時候向天皇說自己領內遇到的困難的。
在這個旅遊業沒有發展可能的時代,大名和高級武士的公務出差就成了最好帶動沿途周圍產業的機會了。
大名上洛都有章程,住在什麼樣的宿館,隨行有多少人都有定額,為了維持這些場面所花費的可都是錢啊!
等到大名被削弱到沒有反抗的可能了,就到了真正實行推恩令的時候了。到時候秀家或許不會學秀利這麼噁心,推恩的過程還自己揩一手油。但是秀家一定會要求各大名在下一代繼承的時候必須根據長幼有序、嫡庶有別上報天皇分配之行。
任何敢於私自分配知行繼承領地的行為都將會被視為對皇權的蔑視。
等到這個時候,在推恩令下大名一代代領地被分割分配,大大名成為小大名正好配合爵位對應大名之行的分配製度。
秀家為什麼一定要實行推恩呢?
不僅僅是為了削弱大大名的影響力和戰鬥力,更重要的是配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