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那邊的要挾把,這樣累計下來損失的東西,絕對要比失敗一部影片要大得多,所以沈平寧願冒著影片失敗的風險,也要建立唐影自己的大製作電影團隊。
還有就是經過了《驚濤駭浪》的鍛煉,馮鋼炮的導演功夫也有很大的進步,沈平也願意賭這一把,即便是失敗了,就當是交了學費了,只要接下來總結經驗,總能夠成功的。
不過在聽說沈平不準備請香港的演員,而是準備全都用內地的演員之後,黎彬彬忍不住問道:「這樣沒有問題嗎?香港那邊的演員不是更有名氣,票房更有保證?」
沈平笑了笑,說:「香港那邊的演員名氣的確是不小,不過影響更多是局限在香港和內地,亞洲其他地方或許有一些,但除了極個別的像劉天王這樣的演員,其他的演員也沒有那麼大的名氣。
但就他們在香港和內地能夠增加的那些票房,也不值得我多花費三四千萬的投資,多三四千萬的投資,按照現在的國內票房分成,想要收回成本,票房至少要多出來一個億才划算,再算上用他們的演員,咱們公司演員的身家就不可能因此提升的隱形損失,這票房還要再加上五千萬,現在國內香港加起來票房達到一億五千萬的影片一年又有幾個?」
黎秀秀聽了也皺眉道:「那為什麼還花這麼多錢投資,根本不可能收回成本,聽說公司上一部的《驚濤駭浪》最後靠著單位團購也還虧了不少,這部電影顯然是一部商業片,可沒有主旋律電影團體票的優勢啊。」
沈平笑著說:「這部電影我一開始就沒有完全的指望國內還有香港這邊的票房,我是打算把電影推廣到亞洲還有美國歐洲那邊去,唐影公司最近已經在韓國、日本、東南亞、台灣、美國都聯繫了一些發行商。
另外和歐洲的那些發行商也有接觸,只要在全球能夠有一個過得去的票房,收回成本就不難,其中關鍵點就是美國那邊,而對於美國觀眾來說,影片的主角是用內地的還是香港的,他們都不認識,對於他們來說都是陌生的面孔,所以影片的買點從來就不是演員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