們應當集中優勢兵力,出其不意打他一個措手不及。章邯之所以放棄南下攻打齊國,一定是輕視楚軍,不相信楚軍敢於再次派兵援救。我們大部隊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前出,擺出一個防守陣型,麻痹章邯,然後集中優勢兵力,突然襲擊,定能打敗秦軍。」
沛公的分析發言,令項羽熱血彭拜。
平常沛公就對項羽這個二號人物尊敬有加。沛公年紀稍長,又經歷過長時間的俠客生活,在處理與二把手之間的關係上,遊刃有餘。
他處處以項羽為尊,哄得項羽對沛公另眼相待,他跟沛公之間稱兄道弟,還真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沛公。
如今沛公主戰的想法與自己不謀而合,並且沛公分析得頭頭是道,項羽恨不得當即給沛公一個大大的擁抱。
范增驚訝於沛公的大局意識以及謀略能力。他仿佛從沛公的眼睛裡看到智慧的光芒。
這個新進的將領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,范增也完全贊成沛公的主張。
雖說主戰的是少數派,但幾個主要將領都主張出兵,尤其是沛公從政治上分析必須出兵的理由,使許將領認識到了出兵的意義,也堅定了項梁出征救援東阿的決心。
楚軍上下,統一思想,堅定意志,同仇敵愾。
經過緊密部署,楚軍分兩路出擊。項梁親自領軍在方與(今山東魚台)至亢父(今山東任城)一帶布防;項羽和沛公合兵在虞城(今河南商丘)至亢父一帶布防。
就這樣,一個巨大的弧形防禦網構築成型,目的是要給章邯製造一個楚軍只求防禦,無力出兵救援東阿的假象。
完成軍事部署後,項梁親率主力漏液行軍,跨過濟水,悄悄貼近東阿,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章邯發起進攻。
東阿城下,楚軍與秦軍展開激戰。
一邊是凱歌高奏的章邯部,一邊是家仇國恨,同仇敵愾的項羽部。
項羽是第一次與章邯接戰,這個大英雄一手持霸王槍,一手執盾,如猛虎下山,勢不可擋。
當時正下著大雨,兩軍在雨中廝殺,兵器碰撞聲,人馬哀嚎聲交織在一起。章邯沒有料到楚軍竟然敢出兵,且戰鬥力如此強悍,在遭受到楚軍主力打擊下,猝不及防,只能倉皇撤退。
東阿城裡,田榮等見援兵來到,士氣大振,他下令打開城門,出城夾擊秦軍。秦軍不支,向臨濟方向逃竄。身為楚軍的首領,項梁給反秦義軍做了最好的表率。
東阿這一仗是章邯出師以來初償敗績,對項梁來說,也是他直接指揮的第一場硬仗和第一場勝利。章邯戰敗後向西撤退,項梁則領兵一路窮追。
這就很有意思了,章邯以絕對優勢的兵力,並且在王離的長城軍團有力加持下,卻突然打了個大敗仗。
是章邯疏忽大意?是以項羽為代表的楚軍英勇善戰?還是兼而有之,亦或還有其他什麼原因,不得而知。
反正秦軍在勢頭正旺的最佳時刻,突然挨了一悶棍。
然後,章邯退兵了。
形勢出現逆轉,正是聯軍反擊的大好時機。很遺憾,關鍵時刻,聯軍內部也出了問題,齊國開始內亂了。
東阿被困時,齊國的大後方,不但沒有設法救援田榮,反而拋棄了他,忙著另立新王。
新的齊王名叫田假,血統比田儋更純正,是當年齊國末代國君齊王建的兄弟。新班子以田角為相,田角的兄弟田間為大將。
齊國大後方的這一出鬧劇,嚴重影響了反秦義軍的合作,使得齊國非但不能在反秦戰鬥中提供支持,反而由於自身內亂拖了後腿。
東阿解圍後,按理說田榮應該配合項梁共同行動,一起追擊章邯吧。可是田榮卻在第一時間帶兵殺回大本營,他不願看到田假稱王。
老子在前方拼死殺敵,你們倒好,就地稱王起來了。
田榮領軍婉拒項梁的出兵請求,直接帶兵殺回齊國,驅逐了齊王田假。田假打不過田榮,只好逃亡到楚國,田假的國相田角則逃亡到趙國。田角的弟弟田間本是齊國將領,早前去往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