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了孫炎這裡,他實力不足,但是想當官的人卻多太多了,中書諸部,下面的布政使,按察使,數量之多,過江之鯽。
不換腦袋就換人。
一場會議下來,改變的東西太多了,一時間,竟然來不及思索太深。
不過有一點是確定的,這一次孫炎是徹徹底底,坐穩了相位,從此號令朝堂,再無意外。
……
「先生,這個孫炎,算是你精心安排的吧?」依舊身在北平的朱元璋,淡淡說道。
張希孟忙搖頭,「主公,臣真的沒有刻意安排什麼,只能說時勢造英雄,讓這小子趕上了。」
老朱冷哼,「時勢造英雄!你都這麼說了,咱不信也不行了……咱問你,這一次的改革,可能真正有效?」
老朱也轉變了思路,朝堂的事情,他不想管太多,孫炎跟那幾個人勾心鬥角,那是你們的事情。
咱要的是政務落實,改革成功。
很顯然,老朱已經開始結果導向了。
張希孟略沉吟,就說道:「主公,這一次的情況應該會好很多,我不敢說一定能做到絕對公平,但毫無疑問,會進步很大。」
張希孟手上還有許多別人拿不到的資料……比如濟民學堂和復旦學堂的學生分析。
「主公請看,其中富家子弟,原本的名門望族,他們占據了四成之多,復旦學堂更多,達到了四成五。而剩下的那些,也是寒門居多,真正的窮苦人家,幾乎寥寥無幾。可是根據我的統計,朝廷的興學經費裡面,有七成以上,都投入到了相對富裕的地區,還有那些傳統的文脈興盛之地。」
數據是最能說明問題的,張希孟和朱元璋仔細分析,以三成不到的經費,卻貢獻出近六成的學生。
從投資收益上來看,向窮苦地方投資,絕對是事半功倍的。
道理也很簡單,那些富裕的人家,已經資源飽和,再給他們多少,也未必有用。可窮苦人卻不一樣,只要一點點陽光雨露,就能翻身,改變命運。
老朱對此,非常贊同。
「庶寧那孩子不就驗證了這事嗎!他花幾個月的時間,就把十八個孩子送進了復旦學堂,他證明了,窮人並不差!貧家子弟,一樣能有出息!」
張希孟急忙道:「主公講的對……不過我以為這不是他證明的。」
「那是誰?」
「自然是陛下了!陛下可就是從最窮苦的家庭爬出來,一步步走上了帝位啊!」張希孟笑道:「試問,還有比陛下更好的例子嗎?王侯將相,寧有種乎!」
老朱怔了一下,隨即哈哈大笑,「先生過譽了……不過咱倒是把童年這部分寫完了,你看看吧!」
朱元璋一轉身,將一卷書稿遞給了張希孟。
張希孟已經大致看過,不過此刻是老朱仔細修訂過的,張希孟看得還是非常認真。
儘管張希孟已經很了解老朱的經歷,但是每次提起,都讓他很是感慨。
真的是太苦了,太不容易了。
純粹的草根,從最底層爬上來。
拋去穿鑿附會的出身,拋去編造的神奇之處,朱元璋就是這個國家,九成以上窮苦人的縮影。
他自從記事開始,就要給家裡幹活,稍微大兩歲,又給地主放牛。
小孩子管不住牛,被撞倒,被踩傷,時有發生……還有一次,一頭小牛丟了,全家人都跑去尋找,如果找不回來,把他們的破房子賣了,都賠不起一頭牛錢。
好在後來翻山越嶺,算是把牛找回來了。
到家之後,朱元璋就被吊了起來,讓他爹狠狠抽了一頓鞭子,母親也在旁邊罵,罵著罵著,全家人就抱在一起哭……
朱元璋清楚記得那一次母親反覆念叨的一句話,何必托生咱們家啊!
早知是為了受苦,又何必把孩子生出來,乾脆一死了之算了!
這生不如死的日子,過著還有什麼趣味?
朱元璋筆下的童年,籠罩